全民健身 全民休闲——访中国健身名山组委会秘书长王家斌

        “要不断升级传统产品,丰富新产品、新业态,推动旅游产品结构由观光为主,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发展转变,推动三大市场全面发展。”中国健身名山组委会秘书长王家斌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民健身与全民休闲是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的两大热潮,两者既是天然的同盟,又有着内在的关联。
       王家斌认为,来自体育产业的基因和涉及旅游产业的背景,在政策环境与市场态势多重利好下,健身休闲产业链条将持续延展、生长并迸发强大的市场活力。

  全民健身  休闲新需求

        “‘全民健身’催生了‘全民休闲’的新需求,‘全民休闲’推动了‘全民健身’的新发展。”王家斌说,“全民健身”和“全民休闲”都不能简单地从身体和精神健康的层面去理解,没有休闲的心态,就难以实现科学、快乐和主动的健身;缺乏健康的目标,休闲也容易偏离既有的本质和意义。
        近年来,一系列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休闲的重大政策,也很巧合地在时间上产生了某种互动。特别是,2011年,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明确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按照《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13年,国务院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旅游市场管理,强化综合执法,确保旅游休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得到有效实施。
        目前,29个省区市已将全民健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各地已经纷纷开始着手将规划转为现实;有30个省区市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或龙头产业,各地也纷纷将休闲旅游业发展列入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公众健康意识。”王家斌说,全民健身则需要保障职工休闲休假的基本权利,政策的及时跟进,及时反映了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也为各地推进体育健身、休闲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指导。
        两者的共同点还体现在对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需求上。“全民健身和休闲旅游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个性化、高标准、定制性的需求。”王家斌说,这就要求各地尽快推进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提质升级,打造更多高品质、可信赖、群众基础好的品牌。
       “无论健身赛事,还是旅游景区,都在谋求更高品质的服务和更有影响力的品牌。”王家斌说,从2012年开始的在全国范围内评选中国健身名山,积极推进以登山为主的各项户外运动专业赛事,正是对这一需求的积极回应,是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休闲的积极尝试,也是响应各地政策号召的及时之举。

  景区建设  需要高标准

         在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的大力推动下,越来越广泛的公众,参与到专业健身赛事中;专业赛事走进越来越多的景区。
        王家斌介绍,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主题巡回登山赛事,赛事组委会自2012年开始,每年选5至6座符合“中国健身名山”标准的知名山峰举办,活动将普及山地户外运动、展示中国名山魅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
        目前,中国健身名山共有陕西华山、山西恒山、江西三清山、浙江金华山、甘肃崆峒山、新疆天山天池、甘肃焉支山、北京上方山、山东峄山、广东罗浮山、江西龟峰等11个会员单位,2015年重庆金佛山、贵州云台山、黑龙江镜泊湖、北京石花洞等景区都在积极申办中国健身名山的系列活动,赛事排期已经排到了2016年。相信未来,中国健身名山系列活动将走进更多的风景秀丽的名山大川。
        而公众对赛事的参与热情也更加踊跃。王家斌说,赛事举办4年来,从刚开始要为1500人的参赛人数动脑筋、想办法,到目前,每站比赛的报名人数超出了参赛名额的数倍,需要大量时间对想报名的运动员进行劝退,而更加伤脑筋。
       面对踊跃参与的公众,赛事组委会对景区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组委会采用专业工具,对景区赛道、步道等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王家斌说,比如,景区步道建设上,在赛事筹办中,组委会提前采用专业的GPS测量仪和定位仪,对游步道的海拔、长度、线路等进行精准测量,同时还会对测量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景区提出整改意见。
       “游客平时的旅游观光对景区基础设施的要求,相对于专业健身赛事活动对基础设施的要求存在很大差别,这也是很多景区承办赛事前后明显的感受。”王家斌说,参与专业健身赛事活动的游客会更加注重体验性、安全性和专业性,对景区基础设施要求更为苛刻,比如参与专业健身赛事的游客对景区护栏、台阶、树枝的高度要求更严格,否则就存在人身伤害的危险,这也是赛事组委会重点关注的环节。
       此外,在景区的配套服务上,也会有更多细节性的要求。“现在很多景区的医疗急救室形同虚设,人员紧缺,急救设施老旧,药品短缺、甚至过期。”王家斌举例说,“参与专业健身赛事的游客,对于医疗服务、紧急救助、健康保障等拥有更加迫切需求,多数景区在举办过中国健身名山的专业赛事以后,医疗急救的体系建立、救援人员的培训和医疗急救体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和完善,为处理高峰时段突发的安全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

  体育旅游  做好大市场

       政策环境、市场条件、群众基础等改善的速度,让很多业内人士看到了发展体育休闲旅游项目的巨大前景。
        “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10年内,在中国评选出100座健身名山。”王家斌介绍说,“仅在我国的宝岛台湾,就有100座供户外爱好者攀登的“百岳名山”。中国幅员辽阔、形态多样的地理地貌特征,在评选健身名山上拥有无与伦比的优势。”
       诚然,“名山”只是口号,国内各个部门、组织评选出“文化名山”、“生态名山”等多种品牌,要真正发挥“名山”的示范效应,除了在景区建设和服务上,更多地还要体现在产业链条的拓展所带来的实际投资和消费热点的培育效果上。
       那“健身名山”如何真正建设成为旅游市场上的独特品牌?“产业链!”王家斌脱口而出,无论体育健身,还是休闲旅游,涉及的产业链条都非常广泛,所需的服务环节也非常多元,为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更是市场的必然要求。
       为此,王家斌表示,结合健身名山评选工作,组委会将更加注重开发景区的服务内涵,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基本要素入手,深挖“商、养、学、闲、情、趣”等旅游新鲜要素,拓展体育健身上下游及衍生产品和品牌。每一次的中国健身名山系列活动的举办都有“登名山,品美食”的体现当地名吃的环节,“登名山,寻宝藏”的体现当地土特产品的环节,“一名山,一小学”的体现当地教育资源的爱心捐助环节等系列活动。
       用市场化手段,发挥评选工作的市场效果,让景区、消费者和投资者共同受益,也需要更多政府部门、组织机构提供更多政策引导和支持。“作为中国登山协会的会员单位,体育主管部门和协会是我们的优势。”王家斌说,更期待与更多旅游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及组织机构深化合作关系,共同服务好蓬勃发展的体育旅游、健身休闲市场。

修改时间:2015-06-12 00:30:39

回首页

备案编号:京ICP备2022020408号-1